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市场动态 | 价格行情 | 养殖动态 | 苗种动态 | 设备动态 | 饲料动态 | 渔药动态
鱼类资讯 | 虾类资讯 | 蟹类资讯 | 两栖资讯 | 海产资讯 | 业界动态 | 水产出口 | 水产加工 | 水产展会
  当前位置:水产资讯 → 人物•访谈: 今天是: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专业信息平台!

人物•访谈:吴淑勤:狙击鱼病的“白衣战士”

2011-02-18 13:59: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海洋与渔业         我要评论

  ——对话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淑勤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吕华当

    想约吴淑勤所长做人物专访是在去年,等了半年,终于接到了她的电话:“可以抽出半天时间来接受采访。”

    记者如约来到她的办公室,终于见到了电话里柔声细语的吴淑勤,果然声如其人,外表亲善,平易近人。对于在行业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记者从来都是充满着景仰和崇拜之情的。在与吴淑勤长达两个小时的对话中,记者的这种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因为眼前这位外表看似温文尔雅的女子,在20 多年狙击水生动物病害科研生涯中,她所表露出来的性格和行动却更像一位不屈不挠的“白衣战士”。

  预防:看中疫苗

  《海洋与渔业》:很多人都是先想着去生产药治鱼病,您为什么首先会想着去做疫苗呢?
    吴淑勤: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从我对病害的认识来说,防是最重要的。病发生后用药治疗,是一种被动的做法,往往该死、该损失的均不可避免。水生生物的特点是生活在水里面,所以往往当我们能看到发生病害的时候已经是群体性的问题了。

    《海洋与渔业》:那在您做水产疫苗初期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吴淑勤:1990 年代初我国水产养殖有个特点就是品种多样,不仅开发利用国内江河湖泊的品种,也从国外引进很多品种,特别是广东地区,品种丰富。品种多的结果也是病种类多,养殖规模越大,病来得越多越严重,这是当时养殖页的一个状况。
    上世纪60 年代,珠江水产研究所在我国率先研发了草鱼病毒病和三种细菌病疫苗。当时这些虽然是土法疫苗,但就是这种很土的方法,用来接种预防当地的病鱼效果却非常好。
    所谓土法疫苗,就是把病鱼相关组织器官进行处理,做成疫苗。直到现在,这种简单的土法疫苗还在民间流传使用。

    《海洋与渔业》:听说您曾经作为访问学者袁在美国参与了鱼病疫苗研究,这段经历为您后来回国20 多年专心做疫苗研发有哪些影响?
    吴淑勤:1989至1990 年之间,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呆过一年。这一年,我参加了美国一些片区鱼病临床诊断。同时,参与了当地一个叉尾鮰细菌病疫苗项目研发,生产出来的疫苗采用浸泡的方式使用,效果非常好。
  回国后,我在珠江所里,首先发起鱼病诊断平台建设,使珠江所在全国范围较早设立鱼病诊断对外服务,让养殖户直接面对面提出鱼病咨询,并帮助养殖户检测病原、开处方。接着,我从今后行业发展的角度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美国的这段经历,更加坚定了我研发疫苗的决心。因为只有防,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而疫苗就是用于防的,我认为疫苗将是未来解决鱼病危害的主流方向。所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就意识到研发鱼病疫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接力:草鱼出血病疫苗研发

    《海洋与渔业》:草鱼出血病疫苗你们珠江所很早就研发出来了,听说您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深入研究后解决了病株变异的问题袁是吗?
    吴淑勤:草鱼出血病疫苗的研究过程是一根接力棒传下来。在我手上,有了一些新发现,在解决新问题上有良好进展。
    近几年发现,有些预防草鱼出血病的疫苗在某些地方使用效果很好,但有些地方会出现不稳定。通过跟踪调查研究,我带领的团队研究发现病株存在变异株现象,至少存在三株不同的株型在流行,以前只发现一个株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进展。发现三株病株之后,我们就分株型研究疫苗,对症使用。我们现在研发的草鱼弱毒疫苗的有效率可以达到区域85%以上。目前,注射用的产品已经在申报国家证书,新的产品在未来几年就会陆续成熟应用。

    《海洋与渔业》:疫苗是不是一般只能使用注谢的方法?
  吴淑勤:我们从使用手法上也进行了研究改进,过去一般是注射的方法,现在的研究目标是要浸泡、口服。在苗种阶段,使用浸泡的方法操作简便,不用一尾一尾来注射。口服是将疫苗拌在饲料里,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可以使用。

  狙击:桂花鱼病毒病

    《海洋与渔业》:除了在草鱼疫苗上取得很大成果之外,您在桂花鱼病毒病疫苗研发方面也做出了成绩,可以谈一谈吗?
    吴淑勤:1994 年,广东暴发了大规模的桂花鱼病毒病,对行业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严重到什么程度呢?这种病毒病传染性非常强,一个星期内可以让整口塘鱼几乎死光。
    我最早发现了这个病,而且最早对其流行规律跟踪、研究。通过对病原进行了电镜观察、基因分析和鱼体感染等,确定是病毒病,然后开始研究疫苗。为了应急,做了“组织疫苗”,在广东40 多个主要的种苗场使用,对亲鱼进行免疫。这些亲鱼产的子二代成活保护率比那些没注射疫苗的提高了5%~15%。到苗种标粗到十几公分分塘的时候,又注射免疫一次,成活率再提高了20%以上;长期发展需要研究人工疫苗,现在正深入进行中,还在实验室实验阶段。

    《海洋与渔业》:您从发现桂花鱼病毒病,到用“组织疫苗”初步控制疫情,花了多长时间?
    吴淑勤:当时,桂花鱼患病毒病死得很厉害,很多养殖户都急哭了。我很关注这个病,很快用排除法初步诊断是病毒病。因为是病毒病,应激性很强,鱼带病毒的时候很敏感,我忠告养殖户不要随便换水、用药,因为常会出现越换水、越用药,鱼死得越快。同时,紧急研制土法疫苗,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

    《海洋与渔业》:研发人工疫苗为什么要那么长时间呢?
    吴淑勤:研发人工疫苗,耗时周期会很长。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细胞疫苗,首先要有敏感细胞,而开展敏感细胞研究花费十几年是很正常的,我们目前已建立桂花鱼病毒敏感细胞系,这已经很不容易了;DNA 疫苗也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构建,已经证明了人工疫苗是有保护作用的。

  搭建:转化科研成果平台

    《海洋与渔业》:这二十几年来,你研制了哪些疫苗?
   吴淑勤:我带领的团队除了继续草鱼疫苗研究,还有桂花鱼病毒疫苗、海水鱼弧菌疫苗、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柱状黄杆菌疫苗等。我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包括“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行业专项等重大项目,协同全国十几个水产疫苗研发主要单位共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针对十几种病原,研发出几十种疫苗,储备了一大批疫苗。

    《海洋与渔业》:科研成果要转化成为生产力,必须要有个孵化器式的平台,您怎么搭建这个平台呢?
    吴淑勤:疫苗要完成法规要求的质量可控,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符合GMP 要求的生产车间,我国早期没有这种车间。我于1999 年就开始策划建设一个先进的生产车间,于2003年获得政府批准立项建设。

    《海洋与渔业》:建设疫苗生产车间很困难吗?
    吴淑勤:因为是全国首个水产疫苗生产车间,建设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原来的想象。从2003 年进入设计,一直到2007 年12 月才建成,并通过国家的GMP 认证,成为我国第一个水产疫苗生产、中试基地。
    我国第一个GMP 水产疫苗车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水产疫苗研究应用迈进了实用阶段,将为我国水产疫苗的研制和中试生产提供开放性的技术平台,解决我国水产疫苗从研究向产业化过渡的瓶颈问题,促进水产疫苗科技成果转化,对保障我国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所以,我也很欣慰,因为在这个历程中,我们能够一步一步推进。我相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会再上一个台阶,未来的五到十年,将会是一个新局面。

    《海洋与渔业》:这个新局面会是怎样的?
    吴淑勤:应该说,会体现在水产疫苗技术在产业上得到比较大规模的、比较广泛的应用。那时,重大流行病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控制。这样的话,现在滥用抗生素类化学药局面也会得到改变。

  构想:区域化疫病防控体系概念
    《海洋与渔业》:我们国家地域跨度这么大,水产品又到处卖,预防
病原流行传播的难度非常大。对此,您有什么良策?
    吴淑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养殖病害日益突出的问题。最近我新提出建设区域化疫病防控体系,以区域作为一个单元来防控病害流行,那么为什么要把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呢?从流行病学角度来分析, 病原流行跟长期养殖模式、苗种来源、水源等有密切关系,区域间已形成病原株型差异、病原种类结构差异、流行条件差异。试想,我们国家区域跨度这么大,要预防病原流行传播,各地养殖品种、模式各有特点,用同一方法打遍全国显然是不可行的。

   《海洋与渔业》: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吴淑勤:我想我们可以引入了大农业里面的"精准农业"概念,就是通过建设区域化疫病防控体系,抓好病害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达到我们可以提前预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病,病来了以后如何应对的目标。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应该以区域作为单元,设计一套区域适用的技术,然后通过一个规程把一整套技术连接到一起,而且把参数区域化。此外,我们还可以引进无疫区概念。无疫就是没发生这个病、不流行这个病,我们可以从小区域逐步扩大到大区域,例如可以是一个龙头企业,然后可以是大到一个县、一个市,甚至一个省份,或者一个水系。
    例如南方的种苗运到北方去,如果我们有区域概念的话,去之前先给它免疫就安全多了。所以我就提出了区域化疫病控制技术体系。目前,我正在小范围内进行一个规程化的技术研究,希望在今后继续推进。OF


    人物简介:吴淑勤,女,1956 年5 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学科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鱼病研究工作,1989 年至1990 年作为美国奥本大学访问学者,参加鱼类疫苗研究和美国南部鱼病诊断服务等工作。多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项目,致力于水产养殖重大疫病流行病学、免疫防治等研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均取得突破性和创造性成果。创建我国首个水产动物疫苗GMP 生产基地和我国渔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01 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 年为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突出贡献奖专家称号。


  本文由《海洋与渔业》杂志社授权中国水产养殖网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此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责任自负。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发布人:S侠
上篇新闻:广东地区冬春季节水产养殖主要病害及
下篇新闻:四川内江市副市长向志习视察东兴区水
〖新闻打印〗
〖我要评论〗


 资讯分类
水产快讯 |
国内水产  市场动态  水产养殖  科技入户  水产苗种  水产药品  水产设备 
水产加工  水产出口  国际水产  水产灾害  业界动态  水产进口  水产气象 
增殖放流  水产物联网  循环水养殖 
鱼类专题 |
淡水鱼专题  罗非鱼专题  黄颡鱼专题  黄鳝专题  泥鳅专题  鳜鱼专题  黑鱼专题 
加州鲈专题  石斑鱼专题  金鲳鱼专题  观赏鱼之家  鳗鱼专题 
虾类专题 |
虾类专题  龙虾专题  对虾专题  青虾专题  罗氏沼虾专题 
蟹类专题 |
蟹类综合专题  大闸蟹专题  梭子蟹专题 
两栖专题 |
娃娃鱼专题  乌龟甲鱼  牛蛙青蛙 
海产专题 |
海产品专题  贝类专题  海参专题  海带紫菜 
饲料专题 |
水产饲料  鱼粉  豆粕  菜粕  大豆  玉米  棉粕 
添加剂 
市场行情 |
水产批发市场行情  水产种苗价格行情 
热点行情 |
黄鳝价格  泥鳅价格  对虾价格  甲鱼价格  黑鱼价格  鲈鱼价格  罗非鱼价格 
海参价格  鳜鱼价格  草鱼价格  鲢鱼价格  鲫鱼价格  鲤鱼价格  黄颡鱼价格 
鳗鱼价格  鳊鱼价格  螃蟹价格  扇贝价格  鲶鱼鮰鱼价格  牛蛙价格  虹鳟鱼价格 
龙虾价格  黄鱼价格  鲳鱼价格  鲍鱼价格  青鱼价格  带鱼价格  石斑鱼价格 
综合资讯 |
企业报道  科研院校  人物专访  养殖宝典  特种养殖  合作社专题  水产展会 
农业资讯  其他专题 
  相关资讯:
  江苏句容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深入一线做
  江苏张家港市发布高温天气水产养殖管
  《天津市2023-2025年水产养
  安徽铜陵枞阳:珍珠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上林白圩:成功调解一起水产养殖
  河南南阳市水产推广站开展漏斗形池塘
  内蒙古杭锦旗水产养殖业“风生水起”
  浙江舟山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举办2022
  “送技下乡”,广东省农科院专家深入
  福建省水产专家团队到建瓯开展渔业调

  相关文库:
  夏秋季高温期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养鱼如何安全度过"雨季"
  雨雪冰冻天气对水产养殖的指导意见
  菌类制剂在水产养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1年9月份华中地区池塘养殖管
  [每周一例]升温后溶氧过饱和,“柳
  健康养殖好方案助您从源头提高水产养
  科学增氧与开机增氧(十八)原则,溶
  复合过硫酸氢钾产品在水产养殖中的应
  热胀冷缩与冷胀热缩:水有冷胀热缩现

 资讯连接
   最新资讯
   图片资讯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E-mail:web@shuichan.cc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