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市场动态 | 价格行情 | 养殖动态 | 苗种动态 | 设备动态 | 饲料动态 | 渔药动态
鱼类资讯 | 虾类资讯 | 蟹类资讯 | 两栖资讯 | 海产资讯 | 业界动态 | 水产出口 | 水产加工 | 水产展会
  当前位置:水产资讯 → “拔”海起牧场 “耕” 今天是: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专业信息平台!

“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2020-11-18 10:12: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新华社         我要评论
记者 潘林青 张武岳 张昕怡

n2020111810134594.jpg[/imG]

这是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1号”海洋牧场平台(9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初冬时节,海丰鱼肥。乘船驶至渤海深处的山东长岛大钦岛海域,可见一座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傲然耸立。这是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1号”,集成了自动投饵、5G基站、风力发电、海水淡化、水下机器人、海洋数据观测等多种“高精尖”技术,仅需4人一年就可养殖优质深海鱼1000吨。

2020111810140265.jpg[/imG]

工作人员在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上收获鲍鱼和海胆(1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武岳 摄

依海而生,向海而强。两年来,48座像“长鲸一号”一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在山东沿海“拔”海而起,让古老的耕海牧渔从未如此有“范儿”,兼得“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科技高山”。

如今,在我国广袤的海洋新牧场里,一曲海上新牧歌正在唱响……

2020111810141579.jpg[/imG]

工作人员在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上展示刚收获的鲍鱼(1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武岳 摄

海中有“金山银山” 一条鱼增值53倍

今年10月,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在山东长岛南隍城岛海域投入使用。

近日,记者登上这座海洋牧场平台时,工作人员正用“龙门吊”将300多个满载鲍鱼、海胆的网箱缓缓升起。记者将其中一个网箱打开,可以看到几十个肥美的鲍鱼盖着厚实的海草“被子”,安居在箱底。

2020111810142916.jpg[/imG]

游客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上展示垂钓成果(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十分丰富,加之投喂野生海草为饲料,产出的鲍鱼‘类野生’,市场价值较高。”山东长岛南隍城乡党委书记刘国明说,这个长宽各36米、吃水21米的“大家伙”,可放置37800个海珍品养殖笼,鲍鱼年产量最高可达120吨,年纯收入1500万元,村集体和老百姓都能受益。

2020111810144324.jpg[/imG]

游客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上垂钓(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说,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明显优于传统养殖。

离开“国鲍1号”乘船再航行约1小时,就来到了长岛大钦岛海域的“长鲸1号”海洋牧场平台。它最大设计吃水30.5米,养殖容积6万立方米,每年能养1000吨成品鱼。

2020111810145641.jpg[/imG]

这是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养这1000吨鱼,仅需4名工作人员,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长鲸1号”负责人陈德刚说,目前,网箱中正混养着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如果这1000吨鱼能在明年休渔期卖出,粗略估算利润可达5000万元。

此外,当地还采取“大渔带小渔”养殖模式,即公司与周边中小型养殖户签订中苗鱼供应合同,养殖户按照公司要求及标准养殖,养殖到一定规格后,由公司收购并投入海洋牧场网箱中继续养殖。此模式可辐射带动2万多户渔民共同致富。

2020111810151129.jpg[/imG]

这是山东烟台养马岛附近海域的东宇海洋牧场(9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海洋牧场的经济效益不止于此。当记者登上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时,游客张先生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的“战果”:1个小时左右,他就在这里钓到14条红加吉鱼。

“耕海1号”负责人、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尉岩说,“耕海1号”共4层,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喝咖啡、垂钓、吃饭、看科普电影等。除年产鱼类15万公斤以外,还可接待游客5万人次。

2020111810152332.jpg[/imG]

这是山东烟台养马岛附近海域的东宇海洋牧场(9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海钓拉动的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53倍,使‘一条鱼’产生了‘多条鱼’的价值。”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梁文跃说,2018年6月以来,山东各级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发展省级及以上海洋牧场7.9万公顷,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44家、占全国的40%,预计今年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将超过2500亿元、居全国首位。

海中有“绿水青山” 生物量增长6.7倍

2020111810153524.jpg[/imG]

这是山东烟台养马岛附近海域的东宇海洋牧场(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每到夏季,山东烟台养马岛附近海域的东宇海洋牧场都会迎来一大批潜水爱好者,清澈的水质、近20米的水下能见度和多种多样的生物,吸引他们远道而来。

“良好的潜水条件,得益于海洋牧场相关设施对水质环境的‘重塑’。”东宇海珍品有限公司法人李效平说,大量人工鱼礁的投放,让附近的生物多样性迅速增加,游客在此潜水也有了更多乐趣。

2020111810154892.jpg[/imG]

这是“长渔1号”海洋牧场平台(8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在位于烟台莱州的明波水产公司,记者看到一个人工鱼礁实物。金字塔形状的混凝土构件中,有许多分叉,可以在不影响洋流整体流向的情况下,在鱼礁范围内减缓水流速度并形成回流,为水生动植物创造生活空间。

昔日“捕猎者”,今朝“放牧人”。“我们从2010年开始投礁,至今已完成1万亩人工鱼礁建设。”明波水产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升说,据测算,投礁区全年生物资源量是未投礁区的2.6到6.4倍。

2020111810160261.jpg[/imG]

工作人员在“长渔1号”海洋牧场平台上检查5G设备(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海中投放一个礁体,就是一个“生态银行”。李文升说,礁体表面富集了大量的牡蛎、脉红螺等贝类,礁区聚集大量斑石鲷、梭鱼、大口虾虎鱼、黑鲷等野生鱼类。人工鱼礁的存在,还避免了拖网作业,防止过度捕捞,实现良性循环。

山东陆地海岸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过去,由于部分地区过度捕捞和养殖,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近海海域环境严重恶化。近几年,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移植海藻及渔业苗种增殖放流等打造现代海洋牧场措施的有效实施,山东沿海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有效遏制了近海海域“荒漠化”。

梁文跃说,山东通过采用立体养殖、投放生态型人工鱼礁、修复海草场等手段,以及建设“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的海洋牧场观测网,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山东海洋牧场水质达标率为98%,大部分海域达到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据调查,礁区海域基础生产力平均提升11.2%,生物量增长高达6.7倍。

2020111810161611.jpg[/imG]

工作人员在“长渔1号”海洋牧场平台上检查智能设备(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海中有“科技高山” 集成“高精尖”技术

在明波水产的物联网管控中心,记者通过监控看到车间内工厂化养殖池的实时画面中,众多斑石鲷小鱼苗正在欢快游动。

“我们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育苗,同时凭借海洋牧场良好的设施装备及管控技术养殖成品鱼,实现‘陆海接力’。”李文升说,“这种养殖模式可实现名贵鱼种的高效健康养殖,已在全国示范推广。‘刺身佳品’斑石鲷已经走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敬东说,山东发挥海洋与渔业科技优势,引导科研教学机构与重点企业对接,全省参与海洋牧场建设的规模以上企业达130余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10余家,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2020111810162957.jpg[/imG]

图为2017年2月26日拍摄的长岛一处海上养殖网箱收鱼场景。新华社发(张吉华 摄)

渔网也有“黑科技”。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虹指着展厅中一张白色渔网对记者说:“许多海洋牧场都使用这种渔网,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作而成,网线强度高、耐海水侵蚀。并且,渔网使用了特殊编织技术,整个网面没有绳结,还使用了特殊涂层,不易产生海藻和贝类等附着物,有利于水下机器人的清洁作业,甚至能实现水下自动清洁。”

在“长渔1号”海洋牧场平台上,记者也实地感受到了满满的“科技感”:平台配备风力自动投饵机,可配合分配器实现多点定时定量投喂,从而将饵料精准分配至与平台相连的每个网箱,在满足自动化养殖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平台上还搭载了5G通信基站、海洋数据观测系统、水下监控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太阳能及风力发电系统等“高精尖”技术。除了能满足日常养殖作业需求,还担负起海上看护、休闲渔业、科研试验、海洋环境监测等多项职能。

建设智慧海洋牧场离不开信息装备支撑。王敬东说,山东积极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农牧化建设,启动了国内首个海洋牧场观测系统建设,集中建设24处观测站,建成海洋牧场多功能管护平台48座、大型养殖工船1艘、大型深水智能网箱6座,成为离岸海洋牧场建设的现代化支点。

海洋牧场能收鱼,也能收“数”。李虹说,公司建设了“九仙云”海洋渔业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能够及时搜集和分析各个海洋牧场平台上的气象、水质、水文、生态等几十种实时数据,真正做到深远海养殖生态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这些数据具有重大经济、生态、社会价值,可为养殖户、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方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促进整个海洋牧场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李虹说。(参与采写:张力元、王凯)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发布人:编号八九七五七
上篇新闻: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举办水产绿色健
下篇新闻:江苏连云港市:开展通榆河刘口桥段水
〖新闻打印〗
〖我要评论〗


 资讯分类
水产快讯 |
国内水产  市场动态  水产养殖  科技入户  水产苗种  水产药品  水产设备 
水产加工  水产出口  国际水产  水产灾害  业界动态  水产进口  水产气象 
增殖放流  水产物联网  循环水养殖 
鱼类专题 |
淡水鱼专题  罗非鱼专题  黄颡鱼专题  黄鳝专题  泥鳅专题  鳜鱼专题  黑鱼专题 
加州鲈专题  石斑鱼专题  金鲳鱼专题  观赏鱼之家  鳗鱼专题 
虾类专题 |
虾类专题  龙虾专题  对虾专题  青虾专题  罗氏沼虾专题 
蟹类专题 |
蟹类综合专题  大闸蟹专题  梭子蟹专题 
两栖专题 |
娃娃鱼专题  乌龟甲鱼  牛蛙青蛙 
海产专题 |
海产品专题  贝类专题  海参专题  海带紫菜 
饲料专题 |
水产饲料  鱼粉  豆粕  菜粕  大豆  玉米  棉粕 
添加剂 
市场行情 |
水产批发市场行情  水产种苗价格行情 
热点行情 |
黄鳝价格  泥鳅价格  对虾价格  甲鱼价格  黑鱼价格  鲈鱼价格  罗非鱼价格 
海参价格  鳜鱼价格  草鱼价格  鲢鱼价格  鲫鱼价格  鲤鱼价格  黄颡鱼价格 
鳗鱼价格  鳊鱼价格  螃蟹价格  扇贝价格  鲶鱼鮰鱼价格  牛蛙价格  虹鳟鱼价格 
龙虾价格  黄鱼价格  鲳鱼价格  鲍鱼价格  青鱼价格  带鱼价格  石斑鱼价格 
综合资讯 |
企业报道  科研院校  人物专访  养殖宝典  特种养殖  合作社专题  水产展会 
农业资讯  其他专题 
  相关资讯:
  江苏句容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深入一线做
  江苏张家港市发布高温天气水产养殖管
  2022年7月我国水产品市场价格监
  水产养殖抗高温干旱技术方案
  养蟹13年,每亩塘稳赚5-8千元,
  全力应对高温干旱 力保农业丰产丰收
  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积极推进健康养殖
  三明市积极推动淡水养殖排放口摸排工
  极端高温灾害天气,黄颡鱼塘口管理要
  连续高温,最高42度!河蟹塘管理要

  相关文库:
  夏秋季高温期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养鱼如何安全度过"雨季"
  池塘养殖场怎样布局更合理?养殖效益
  雨雪冰冻天气对水产养殖的指导意见
  菌类制剂在水产养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警惕!水体中pH值变化过快过大如何
  与您相约2022水产养殖(漳州·龙
  2022第三届中国漳州国际水产养殖
  生熟石灰、石灰石、白云石漂白粉都含
  2021年9月份华中地区池塘养殖管

 资讯连接
   最新资讯
   图片资讯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E-mail:web@shuichan.cc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