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市场动态 | 价格行情 | 养殖动态 | 苗种动态 | 设备动态 | 饲料动态 | 渔药动态
鱼类资讯 | 虾类资讯 | 蟹类资讯 | 两栖资讯 | 海产资讯 | 业界动态 | 水产出口 | 水产加工 | 水产展会
  当前位置:水产资讯 → 今年浙江绍兴县将重点推 今天是: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专业信息平台!

今年浙江绍兴县将重点推广三大水产养殖技术

2009-03-02 08:07: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浙江渔业信息网         我要评论

  一、虾鳖混养技术

  即在池塘中养殖南美白对虾与日本甲鱼,以降低单养白对虾的风险,提高池塘产出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虾鳖混养有以虾为主与以鳖为主两种模式,一是以虾为主的养殖模式,一般放养虾苗7万-8万尾/亩,放养鳖种60-80只/亩,规格为0.5-1斤/只;二是以鳖为主的养殖模式,一般放养鳖种800-1000只/亩,规格为0.5-1斤/只,放养虾苗2万-3万尾/亩。以上两种模式的养殖管理只要分别按主养品种的养殖过程操作即可。

  二、无公害养殖技术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主要从苗种、饲料、渔药、水质调控等方面规范水产养殖,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苗种   要从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购买,选购健康、无疫病的苗种。  
  ◆饲料  首先要选择优质、无污染、不腐败的全价配合饲料,最好选用专用的无公害配合饲料;其次要注意投喂方法和投喂量,做到“四定”,即:定质、定时、定量、定位。  
  ◆水质  物理调控方法有五种,清淤和干塘暴晒、搅拌底泥和换水、机械增氧、铺设隔膜、使用沸石粉等。化学调控可使用生石灰、高锰酸钾和硫酸钠等。
  ◆药物  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提倡使用生态制剂。使用的渔药应保证“三证”齐全(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并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科学使用,并注意遵守休药期。

  三、稻虾轮作技术

  即利用稻、虾的不同生长季节在同一田块上轮换种养,大大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充分体现“亩产论英雄”这一理念。该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成本轻,经济效益显著。据07年实践结果证明,通过这一轮作方式,亩产值由原来的1794元提高到了3969元,提高121%,亩利润由原来的330元增加到了1620元,增加幅度达391%。

  该模式在技术上要求不是很高,只须对田块略作改造,面积宜在6亩左右,为长方形,沟水深宜1m(挖沟深0.5米,埂高1.0米),畈田水深为0.7m,有利于青虾快速生长。水稻品种宜选择早熟品种,即在4月上旬播种完毕(散播),到7月底前应收割完,稻草边收割边清理。青虾苗种应在8月上旬放养完毕,以保证青虾的生长期,有利于提高青虾个体和产量。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发布人:大虾客
上篇新闻:今年浙江绍兴县将重点推广鲟鱼日本鳖
下篇新闻:浙江衢江:鱼苗大量死亡 疑为烂桔作
〖新闻打印〗
〖我要评论〗


 资讯分类
水产快讯 |
国内水产  市场动态  水产养殖  科技入户  水产苗种  水产药品  水产设备 
水产加工  水产出口  国际水产  水产灾害  业界动态  水产进口  水产气象 
增殖放流  水产物联网  循环水养殖 
鱼类专题 |
淡水鱼专题  罗非鱼专题  黄颡鱼专题  黄鳝专题  泥鳅专题  鳜鱼专题  黑鱼专题 
加州鲈专题  石斑鱼专题  金鲳鱼专题  观赏鱼之家  鳗鱼专题 
虾类专题 |
虾类专题  龙虾专题  对虾专题  青虾专题  罗氏沼虾专题 
蟹类专题 |
蟹类综合专题  大闸蟹专题  梭子蟹专题 
两栖专题 |
娃娃鱼专题  乌龟甲鱼  牛蛙青蛙 
海产专题 |
海产品专题  贝类专题  海参专题  海带紫菜 
饲料专题 |
水产饲料  鱼粉  豆粕  菜粕  大豆  玉米  棉粕 
添加剂 
市场行情 |
水产批发市场行情  水产种苗价格行情 
热点行情 |
黄鳝价格  泥鳅价格  对虾价格  甲鱼价格  黑鱼价格  鲈鱼价格  罗非鱼价格 
海参价格  鳜鱼价格  草鱼价格  鲢鱼价格  鲫鱼价格  鲤鱼价格  黄颡鱼价格 
鳗鱼价格  鳊鱼价格  螃蟹价格  扇贝价格  鲶鱼鮰鱼价格  牛蛙价格  虹鳟鱼价格 
龙虾价格  黄鱼价格  鲳鱼价格  鲍鱼价格  青鱼价格  带鱼价格  石斑鱼价格 
综合资讯 |
企业报道  科研院校  人物专访  养殖宝典  特种养殖  合作社专题  水产展会 
农业资讯  其他专题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相关文库:

 资讯连接
   最新资讯
   图片资讯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E-mail:web@shuichan.cc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