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市场动态 | 价格行情 | 养殖动态 | 苗种动态 | 设备动态 | 饲料动态 | 渔药动态
鱼类资讯 | 虾类资讯 | 蟹类资讯 | 两栖资讯 | 海产资讯 | 业界动态 | 水产出口 | 水产加工 | 水产展会
  当前位置:水产资讯 → 湖北武汉市水产业“十二 今天是: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专业信息平台!

湖北武汉市水产业“十二五”总结

2016-03-22 11:54: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武汉市农业局         我要评论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水产业在省局的科学指导下,在武汉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水产系统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在宽松的宏观环境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克服了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势头,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十二五”水产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1、水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较好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水产品市场需求。“十二五”末,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保持相对稳定达到158万亩左右,其中,精养鱼池面积达到45万亩,比“十一五”末的43.3万亩增长3.9%,水产品产量达到49万吨,比“十一五”末的43.4万吨增长12.9%,全市人均占有水产品量由“十五”末的51.9千克提高到58千克,高于全国、全省年均水平。
 
2、渔业产值较快增长,在大农业中的地位稳中有升。“十二五”末,全市实现渔业总产值(含苗种产值)100亿元,比“十一五”末的55.7亿元增长79.5%。渔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左右,比“十一五”末的18.7%提高0.3个百分点。水产业仍是我市农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市农业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3、水产品结构大幅优化,名特水产养殖呈现规模化发展。武汉市“十二五”期间水产养殖结构得到明显调整。一方面逐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十二五”期间,总计改造、建设了10多万亩正规化精养鱼池板块基地,为养殖结构调整打下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重点推广了河蟹、鳜鱼、黄颡鱼、鲌类、虾类、中科3号鲫鱼、浦江1号鳊鱼等名特新品种及网箱养鳝、池塘生态养蟹、鳜鱼主养、黄颡鱼主养、设施化养虾、湖泊大水面轮休轮养、池塘底层增氧技术等一系列新模式、新设施。“十二五”末,全市各种模式的名特新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5万亩,比“十一五”末期增加了10万亩,全市名特优水产品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72%。
 
4、完善配套,大力推进规模连片鱼池升级改造。近几年,在市政府的重视和相关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市围绕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为确保水产品“菜篮子”供应,进一步强化以规模连片精养鱼池为主的水产基地建设,通过宣传引导,借力政策,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水产开发技术的积极性,按标准化、规模化要求,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鱼池基地,改善了我市渔业基础设施条件和配套水平,提高了渔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和实施化水平和渔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建设了江夏鲁湖、莲花湖片,新洲仓埠片、黄陂环武湖片、蔡甸侏儒、消泗片,汉南湘口片及东西湖柏泉片等一系列板块基地,总面积已超过10万亩。其中,汉南区的近3万多亩正规化连片生态养蟹(鳝)基地和江夏鲁湖的5000亩精养鱼池正规化基地建设规模大、起点高,配套全、效益好,气势大,影响大,成为我市乃至全省水产基地建设的示范和样板,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5、水产加工业稳步发展,水产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产部门对水产加工企业积极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措施,并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制定了扶持政策,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方面做大文章。引进了上海天喔进驻武汉东西湖、新建设了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多吨的武汉梁子湖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其精深加工的保健产品——胶原蛋白已出口多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扶持新洲高龙、黄陂海浩等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十二五”末全市水产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达到近20万吨,水产品加工转化量达到15万吨以上,水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8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1.57倍、1.36倍和1.9倍,水产品加工产值占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7%提高到18.5%。水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增强了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后劲,提高了水产业的整体素质。
 
6、科技应用步伐加快,渔业病害防控和服务手段增强。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使池塘生态养蟹、网箱养鳝、无公害鳜鱼、黄颡鱼、鮊鱼、青鱼养殖以及80:20养殖模式等应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十二五”期间,全市水产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推模式达到20多个,其推广、带动面积达到近30万亩;比“十一五”增加近10万亩,培育出了“先锋1号”和“全雄黄颡鱼”两个新的高效特色水产品种并得到稳步推广和发展。在市级财政的支持下,以乡镇为重点,新建设市级鱼病监测防控点20个,同时,市水产推广中心、水科所、中博水产还紧密合作,共同建成武汉市“鱼大夫”远程鱼病诊断手机物联网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1000多户养殖农户提供快捷、及时的点对点服务,有限减少了渔业病害发生,提高了生产水平。
 
7、水产品质量安全性进一步增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按照发展无公害健康渔业的要求,制定了渔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全市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认证总数已达160多个,比“十一五”增加近40个,其中,新增有机产品认证6个使其总数达到30个;新增蔡甸“沉湖鳙鱼”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产品1个,使其总数达到3个,江夏区“梁子”牌大河蟹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成为全国两大河蟹品牌之一。全市已创建了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0余个,面积达近60万亩,分别比“十一五”增加30余个和近30万亩,特别是汉南区的池塘生态养蟹基地规模大、管理规范,养殖效果好,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生产示范区和样板区;新洲区以“武汉高龙公司”为依托,成功创建了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并成功入围创建国家级出口水产品安全示范区,均为全省唯一。同时,强化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大了对养殖水域环境的监测力度和渔业生产投入品管理及水产品抽检力度,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率先在全国大城市中退出了珍珠养殖,并已巩固成果;中心城区三环线以内的湖泊“三网”养殖设施已全部拆除,部分中心城区养殖湖泊已退出养殖;远城区中,以江夏区梁子湖水域的“三网”设施拆除为主体的湖泊拆围正在推进,并在有些湖泊水域开展种草殖螺,从而,有效保护和改善湖泊渔业资源和环境,推进渔业生态文明建设。
 
8、渔政管理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和养护。新建设了长江渔政码头,长江禁渔期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人工增殖放流力度进一步加大,渔业生产秩序进一步好转。
 
二、“十二五”期间阻碍渔业发展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水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渔业资源与环境刚性约束日益突出,渔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面对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及“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要求,为保护好水域生态环境,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中心城区的养殖水面要退出商品化养殖,远城区所有的湖泊及水库也被列入限养区,其养殖功能将被弱化,从而使全市渔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挤压,发展渔业生产,满足市民“菜篮子”需求的水产品将主要依赖于精养鱼池;与此同时,中心城区养殖湖泊退养难度大,短时间完成转型发展较难。
 
二是全市精养鱼池基地老化现象仍较突出。全市现有精养池49万亩,其中大部门为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已有相当一部分鱼池淤塞严重,水深不足,池埂垮塌,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配套不全,养殖用水排灌未分离的现象仍较明显,虽然近几年政府加大了投入,加快了改造升级步伐,但仍十分有限,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渔业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其改造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
 
三是渔业产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养殖和加工型龙头企业偏少,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功能还不强,渔业产、加、销链条不够紧密,渔业经营仍较粗放,水产品牌培育滞后,水产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体系不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监管手段、服务手段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病害防治体系、水产养殖标准体系、水产品检疫检测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三、“十三五”期间水产业发展分析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以及我市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逐步加快“两型社会”和“1+8”城市圈建设步伐的,我市水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活力。
 
到2020年,武汉市渔业养殖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其中核心健康养殖片带精养鱼池基地达到40万亩。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50万吨,名特新比重达到70%以上。渔业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年繁名特新苗种150亿尾以上。全市淡水养殖面积、产量、渔民人均纯收入和现代都市渔业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实现水产养殖健康、市场安全、保障有力的新格局。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发布人:周松涛
上篇新闻:福建三明沙县2016年开展溪河渔业
下篇新闻:上海浦东新区航头镇水产养殖户签订安
〖新闻打印〗
〖我要评论〗


 资讯分类
水产快讯 |
国内水产  市场动态  水产养殖  科技入户  水产苗种  水产药品  水产设备 
水产加工  水产出口  国际水产  水产灾害  业界动态  水产进口  水产气象 
增殖放流  水产物联网  循环水养殖 
鱼类专题 |
淡水鱼专题  罗非鱼专题  黄颡鱼专题  黄鳝专题  泥鳅专题  鳜鱼专题  黑鱼专题 
加州鲈专题  石斑鱼专题  金鲳鱼专题  观赏鱼之家  鳗鱼专题 
虾类专题 |
虾类专题  龙虾专题  对虾专题  青虾专题  罗氏沼虾专题 
蟹类专题 |
蟹类综合专题  大闸蟹专题  梭子蟹专题 
两栖专题 |
娃娃鱼专题  乌龟甲鱼  牛蛙青蛙 
海产专题 |
海产品专题  贝类专题  海参专题  海带紫菜 
饲料专题 |
水产饲料  鱼粉  豆粕  菜粕  大豆  玉米  棉粕 
添加剂 
市场行情 |
水产批发市场行情  水产种苗价格行情 
热点行情 |
黄鳝价格  泥鳅价格  对虾价格  甲鱼价格  黑鱼价格  鲈鱼价格  罗非鱼价格 
海参价格  鳜鱼价格  草鱼价格  鲢鱼价格  鲫鱼价格  鲤鱼价格  黄颡鱼价格 
鳗鱼价格  鳊鱼价格  螃蟹价格  扇贝价格  鲶鱼鮰鱼价格  牛蛙价格  虹鳟鱼价格 
龙虾价格  黄鱼价格  鲳鱼价格  鲍鱼价格  青鱼价格  带鱼价格  石斑鱼价格 
综合资讯 |
企业报道  科研院校  人物专访  养殖宝典  特种养殖  合作社专题  水产展会 
农业资讯  其他专题 
  相关资讯:
  万船齐发,南海开渔!第二十届南海(
  漳州市加快推进南溪流域水产养殖污染
  水产养殖抗高温干旱技术方案
  黄海水产研究所来天津市开展渔港调研
  太湖县:增殖放流,放养鱼苗800万
  106.49亿元!灾害导致2021
  六安市水产专家到霍山县指导渔业生产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团队赴休开展渔
  安徽亳州市谯城区2022年渔业增殖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斌蔡斌到商

  相关文库:
  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
  从一组数字剖析我国“渔药”前行过程
  关于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渔业博览
  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
  2021厦门国际渔业博览会暨水产养
  关于诚邀参加“第三届中国渔业渔村振
  邀请函 |“渔”您相聚 第五届中国
  2021中部(江西)国际渔业博览会
  与您相约第六届厦门国际水产养殖展览
  浅谈台湾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经验与启

 资讯连接
   最新资讯
   图片资讯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E-mail:web@shuichan.cc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6-2022